个人简介

姓名:李德来

学校:资源县瓜里中心校

微信扫码进行投票


李德来,男,1967年06月出生,中小学高级教师,1988年参加工作,2011年任命大田完小校长。


从教30年来共获教学奖25科次(曾5年度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且每年都获奖,任现职以来获教学奖9次)。多次被评为县、乡先进教育工作者,2008年桂林市教育局授予“桂林市优秀乡村教师”荣誉称号。


繁忙的教学之余,笔耕不辍,他撰写了多篇有创新意识的教研、教改论文与同事交流。他牵头撰写的《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浅谈在劳动实践基地中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等多篇论文在《读写算》《学周刊》等刊物发表,并多次获奖。近12年来共写论文十余篇,参加县、市、区的各类论文评比,均获得了市、区级奖励,发表2篇。


“这是茄子、这是黄瓜、这是辣椒、这是四季豆……”在大田小学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经常会看到李德来老师带领全班学生上劳动教育与体验课,他一边教孩子们认识蔬菜菜名,一边介绍各种蔬菜的管护知识及其营养价值。“蔬菜来源于劳动,是劳动创造了我们的幸福美味生活。”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听了老师讲解之后,还为菜地清除杂草、捡拾枯枝。



综合实践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细心指导学生种植蔬菜。


李德来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山乡小学掌舵人”,他虽年近半百,却依然热情似火、初心不改,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地带领大家在教坛深耕细掘,创新不断、奋斗不止。


扎根山区教育,衣带渐宽终不悔


1988年,李德来高中毕业成了落榜队伍中的一员,由于家里穷,父亲没有什么手艺,加上母亲长年有病,还有要读书的弟弟,懂事早的他主动放弃了补习和外出打工的机会,在家和父亲扛起养家糊口的担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成为家庭的主心骨。


他的劳动赢得了乡亲们的称赞,父母也很是高兴,这激发了他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想法。有一天他想起了一向关爱他的语文老周忠念老师的一句话,“字如衣服文如心灵,写好字、作好文对人生会有帮助的”。想到这,他仿佛有了一种“拨云见日”的力量,他决定去见见周老师。在乡亲们与周老校长的帮助下,他获得了大田完小代课老师的机会,这样他就可以一边教书、一边务农照顾家里了。



李德来老师十分关心孩子们的营养午餐,注重饭菜质量,数量,做到科学的营养搭配,还经常到食堂检查学生就餐及食品安全卫生工作,2013、2016年曾两次被评为桂林市“营养改善计划”先进个人。


李德来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厚爱,多才多艺且热爱孩子、吃苦耐劳的他,走上讲坛如鱼得水,第一年便获得了全乡三年级语文、数学教学抽考双科一等奖,这让领导和同事们刮目相看。2年后他主动请缨到更边远的三十二家教学点教书,每天上下班途中各1小时的跋山涉水被他称为“路上的快乐”,艰苦的环境没有磨掉他的干劲,反而赋予他更强的韧性。


1992年,他被推荐参加县里的招干考试并一举获得成功,县人事部门问他是去乡政府工作还是继续做老师时,他毅然选择了在母校任教,30余年如一日坚守母校、建设母校、发展母校,同时不遗余力地提升自身素质水平。


致力校园建设,环境育人满园春


“李德来很扎实,他总是想做点事,尽管大田完小已变为了一个教学点,但他一直没有放松校园建设,一如既往地完善设施、美化环境,这在全县是少见的。”资源县教育局纪检组长易孝和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李德来及其经营下的大田小学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动写照”。


李德来向来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他非常赞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认为校园环境中的各种要素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与情感世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他任校长职务以来,便开始刷新校园建设,2012年撤点并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迁往瓜里乡中心完小就读,学校的担子一下轻了许多,“不安分”的他瞅准时机,挤出时间精力开始对校园进行“大动作提级改造”,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度“激情燃烧的岁月”。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清扫校园附近公路旁的垃圾,注重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


李德来无怨无悔的付出和诚心诚意的争取,感动着父老乡亲和四面八方的有心人,上级部门、后盾单位以及老同学、在外工作的老乡等纷纷向他伸出援手,近年来共争取到20余万元投入到了大田小学的校园建设,实施了幼儿园改建、校园绿化美化、厨房改建、围墙维修、学生教室和教师宿舍的粉刷翻新等10余个项目建设,同时为学校安装了防盗监控设施、校园广播系统、空气能热水、全自动节能饮水机和大容量的学生食堂冰箱、消毒柜等营养午餐设施设备,还为教室安装了白板,校园育人环境条件日益完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美化绿化示范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筹划建设学校正门大桥、滨江路和学校大门,同时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风雨桥进行维修,着力解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接送孩子的安全问题。”谈到今后的打算,李德来表示,“只要学校在、有生源,我就一定坚守到底,让学校稳中有升、越办越好。”


“我能有今天,‘丰收果’里有妻子的一半甘甜,‘军功章’里有妻子的一半功劳。”谈到妻子,李德来颇为幽默而又自豪地说。


着力改革创新,不忘初心结硕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书育人中,李德来深谙此道,他不断地通过改革创新激活教育教学这池春水,牵引着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2007年李德来被任命为大田完小副校长,他开始主抓教育教学改革,劳动教育就是他选择的第一个突破口。他认为:劳动教育是教育中的永恒话题,是少年儿童成长成才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打定主意后,他多次向县、市教育部门反映:中小学教育教学要注重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各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酝酿《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课题,并成功申报为县、市教育科研课题。随后,他们课题组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力争让基地实践劳动与课堂,特别是与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



每天放学,李德来老师都要和值班老师在校门口送学生回家,反复提醒大家注意上下学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在课题实践活动与研究中,李德来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变了,变得更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和学习,平时的一些拖拉亏欠等现象变得越来越少。于是他组织人员将其中的经验、规律等进行总结,带领课题组成员编制了劳动实践校本教材《农村常用蔬菜的种植与栽培技术》一书,用于规范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在全乡、全县得到交流推广。


“李老师是一位勤于创新的好老师,他的日记评语育人法、书法对联育人法、劳动实践育人法、优美环境育人法等使我们受益匪浅。”,“李老师教书育人的核心思想是做人上进,劳动光荣,学习快乐,我庆幸自己遇到他,也庆幸家乡有这么好的老师坚守。”现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系的肖瑜说起李德来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