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姓名:以琴

学校:桂林市芦笛小学

微信扫码进行投票

以琴,女,1979年6月出生,中小学一级教师,在芦笛小学踏踏实实工作,一干就是20年。


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桂林市优秀中队、桂林市优秀班集体,自己也被评为桂林市优秀班主任、自治区优秀班主任。


2013、2014、2015连续三年,为叠彩区新入职老师做师德培训。


2015年7月应桂林百姓大讲坛邀请,在桂林市图书馆为全市中小学生做《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专题讲座。


2011年来,《广西日报》《广西教育》《桂林日报》《桂林晚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和桂林新闻教师节专访节目中多次报道了以琴的先进事迹。


2016年以琴被评为桂林市优秀共产党员,被推选为叠彩区教育工委党代会党代表,叠彩区党代会党代表,桂林市党代会党代表。


钻石之所以闪耀光芒,那是有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名作流芳百世,那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刻画。任何艺术品的诞生都离不开有工匠精神的创作者,教师同样也是一位匠人,教师创作的作品那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孩子!


一、工匠精神是一颗纯粹的心,视事业如生命,视工作如使命


以琴老师出生于教师世家,一家五代为师,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她从小立志当老师。当她以优秀的成绩从师范毕业的时候,西山小学校长想吸纳她到该校工作,还专门写了推荐信给教育局。但是以琴老师却服从市教育局的分配,来到了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芦笛小学。


97年的时候,芦笛小学是一所非常不起眼的学校,校门看上去很寒酸,校舍很破旧,因为处于城乡结合部,又遇到当时的下岗大潮,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下岗工人和进城务工的子弟,家长不支持,学生不上进,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以琴心中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她丝毫不惧怕这些困难,她说:自己就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落在哪里都能生根发芽。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能成为她发光发热的地方。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在芦笛小学踏踏实实工作,一干就是20年。


以老师在上课,孩子们积极回答。


2002年,学校要选派老师到偏远山区支教,以琴主动请缨,成为桂林市第五期支教队员,到离桂林市最远资源县两水乡凤水完小支教,在那所乡村小学呆了一年。她帮两个贫困孩子联系到了资助人,资助孩子到小学毕业,发动亲朋好友募捐,帮学校筹到了一套新的音响设备,还在芦笛小学发出倡议,为乡村小学捐书捐电脑。她离开小山村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饱含热泪依依不舍地和以琴作别。以琴的事迹得到受援学校和县、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她被评为第五期支教的先进支教队员。


二、工匠精神是一颗本真的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纵有浮华万千,唯有本真长久。以琴深深明白:人格塑造人格,品质影响品质的规律。以琴把为人师表落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她就一定会提前到校做好上课准备;要求学生爱班爱校,她总会早晚放学和孩子一起打扫卫生;强调孩子多阅读,她就会和孩子们分享阅读心得;教导孩子做诚实守信的人,她首先做到说话算话……


她教的07-4班有一个小首同学,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遇见一个与家人走丢了的小女孩,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哭。小首知道后,主动安慰这个小妹妹,再把妹妹带到自己家的店铺给她吃点东西,慢慢帮她回忆家人的情况和住址。天很冷,小首让小女孩在店铺休息,自己冒着寒冷在小女孩和家人走散的地方等。小首确认了是小妹妹的家人后,立刻把小妹妹送到了亲人面前。找到孩子的家人激动得热泪直流,一个劲问小首的名字要感谢她,小首却说:“这是我们以老师教的,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我没做什么!”


以琴在和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当孩子引以为傲地说出“以老师就是这样教的!”以琴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在孩子的心中也种下一颗善良的、有责任感的、积极向上的种子,并伴随孩子们的成长。在她教过的班级里,涌现出太多太多的好人好事,有的同学捡到300元钱,第一时间交给了学校;有的同学捡到了手机,及时归还了失主;有的同学家庭遇到困难了,以琴号召同学一起帮助解决。


本真的心让以琴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让人肃然起敬,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人格魅力的熏陶,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跟她相处过的同事、学生、家长总是发自肺腑地说:以老师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三、工匠精神是一颗极致的心,锤炼教学技能,终生学习。


热爱自己的事业,追求完美,自成境界,虽难以臻于至善,但那份无限趋近至善的感觉会让自己感到欣慰和自足。以琴广泛阅读书籍,不断深入学习研究。


2010年,以琴成为叠彩区“优师强校工程”的一名学员,她积极主动学习,多次自告奋勇承担学员展示课活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特别在作文教学方面越来越专业,从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突出教学能力的桂林市骨干教师。2012年到临桂送教下乡,2013年到全州送教下乡。以琴多次评为桂林市、自治区教研先进个人。2015年被桂林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聘为国培讲师,受众老师多达700人,听课老师反响极好。


以琴在公益课堂上授课


以琴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深入研究,并且开展课题实践。她负责的桂林市个人课题《小记者活动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在2012年结题时,被专家评定为优秀课题。课题成果入选公开发行的教育专著《做一棵有思想的苇草》。2013年以琴申报的课题《有效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提升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获得自治区B类立项。她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和作文研究中,先后编写出三本校本教材:以童诗为主题的《银河里的星星》;以儿童小散文为主的《花儿朵朵开》;以少年美文为主的《风吹过的地方》。在她的指导下,班上涌现出了大量的习作小能手,他们成为了《桂林晚报》《广西少年报》的小记者,在桂林市、广西区、全国刊物发表文章超过100篇。以琴把研究成果写出论文《试论儿童文学阅读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发表在《教育界》。


四、工匠精神是一颗有爱的心,以情育情,智慧爱生


仁爱之心,是老师的人格魅力。以琴总能很巧妙地让爱打开孩子的心锁,让孩子一步步迈向阳光成长的道路。


以琴带97-4班时,班上有个孩子小英,原是生活在福利院的弃婴,4岁时被收养。年迈的养父,残疾的养母靠着微薄的低保金供她读书,她也很争气,学习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就是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突然遭遇了重大变故,不到一年时间,养父母双双离去,她成了无依无靠的孩子。以琴从不足500元的月工资里拿出100元给她,并号召班上的同学为她捐款。后来,她通过各种办法,联系到她养父母的远房亲戚。通过反复沟通,亲戚答应抚养这个孩子,直到小英有独立生活能力。她的行为感动了班上的其他家长,有一位家长和他的同事主动找到班上,表示他们两人愿意共同为这个孩子提供直到小学毕业的生活费。小英搂着以琴哭了好久,感谢以老师对她的关心和付出,不让自己再次成为孤儿!


以老师在上课


以琴教00-2班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孩表现得特别木讷。经过了解得知,原来这个孩子是捡来的,从小跟着老人在农村生活。大概三、四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没有及时治疗,留下了后遗症,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智商非常低。所以12岁还在读三年级。孩子的父母对以琴说:老师你别管了,我们对这个孩子没有什么指望,长大了嫁出去就行了。以琴听到这些话非常心痛,决心要帮帮这个孩子。孩子只要有一点点进步,以琴就毫不吝啬地给与鼓励,孩子的信心也在一点一滴的恢复,学习也在慢慢地进步。在孩子毕业的时候,英语竟然考到了90分!所有人都说这个一个奇迹!


以琴在辅导学生


其实这样的奇迹在以琴的班级里还有很多。父亲患精神病、母亲下岗的小唐同学,以琴帮她妈妈找钟点工的活,贴补家用,小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父母离异,寄养在爷爷家,性格叛逆、有偷盗行为的小文,以琴的教育下变成了学霸;父母离异,跟妈妈生活,有自杀倾向的小薇,在以琴的开解下,变得开朗起来,还爱上了写作;从小就名声在外,打人放火偷东西的混世魔王小蒋同学,在以琴的魔法下变得上进起来……这一切奇迹源于以琴有一颗仁爱之心,对这些孩子宽容有度,教育得法,孩子们才没有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相反,他们越来越有生活的目标,有努力的动力,不同程度的进步着。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巨大转变,为了表示感谢,给以琴送礼物甚至是红包,以琴都一一谢绝,她总是说:如果家长真正爱孩子,就多陪陪孩子,多谈谈心!


20年弹指一挥间,以琴秉持工匠精神,践行着如何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她还会以四有教师为标准,扬帆前行!